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年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
01、学院简介
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可追溯到1952年北京工业学院成立的俄文教研组。1960年成立外语教研室,1984年成立外语系,2006年成立外国语学院。学院下设英语系、日语系、德语系、西班牙语系、大学英语教学部、研究生英语教学部、和外语培训中心(该中心出具的德语培训成绩得到德国政府和高校认可)。
学院现设有英语、英语+法学、日语、德语、德语+车辆工程和西班牙语六个本科专业,并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、硕士点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(MTI)、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。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理论语言学、应用语言学、外国文学和语言理解与智能翻译四个学科方向。2023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
学院拥有“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”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七个学术研究中心——专门用途英语(EAP)教学与研究中心、形式语言学研究中心、英美文学研究中心、德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、日本学研究中心、加拿大研究中心、尼日利亚研究中心。
学院依托学校理、工、管学科的优势资源,坚持以学生为本,尊重学生个性,将专业教育、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融为一体,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、德才兼备、中西相融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己任。
现有专任教师93人,外籍教师10人,其中高级职称46人(含1名外籍人员),博士学历教师49人。学院目前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,北京高校“青年英才计划”5人,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四、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2人,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。具有国外访学研修经历的老师占70%以上。
02、招聘计划
一、招聘领域
1.外国语言文学(语种为英语、日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;方向为理论语言学、应用语言学、外国文学、语言理解与智能翻译)。
2.中国语言文学(汉语语法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向优先)
3.兼具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、计算语言学、语言智能、信息技术、国别与区域研究等学术背景,外语能力优秀。
二、岗位类别
(一)专聘岗位:包括杰出教授、讲席教授、特聘教授
学术造诣高深,在其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重要学术成就,具有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,能够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学术领军人才。
(二)长聘岗位:包括长聘教授、长聘副教授
创新发展潜力大,在其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突出研究成果,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带头人。
(三)预聘岗位:包括准聘教授、预聘副教授、预聘助理教授
获得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,具备较好的学术背景及发展潜力,已取得一定学术成绩的优秀青年人才。原则上,准聘教授年龄不超过40周岁,预聘副教授年龄不超过35周岁,预聘助理教授年龄不超过32周岁。
(四)博士后研究人员:包括特立博士后、团队岗、科研岗、思政岗
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、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,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。获博士学位3年内,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。
三、申请条件
(一)专聘、长聘、预聘岗位
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学风端正,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、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,爱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,具有承担所在一级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能力。
1.专聘、长聘岗位
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。在国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,或在国际知名大学或国外大学一流学科担任终身副教授及以上教职。在学科领域内占据研究前沿,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,以第一作者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。
2.预聘岗位
海内外知名大学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,培养方式为全日制统招统分,博士后优先考虑。具有优秀的学术背景,语言基本功扎实,科研能力强。
(二)博士后研究人员
1.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;
2.身心健康,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,并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;
3.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,且博士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;或者近期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,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。
4.符合国家及学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其他要求。
四、后勤保障
1.在满足北京市落户条件下,协助解决北京户口。
2.按照相应岗位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;结合教学研究工作实际,在实验办公条件、团队配备、博士/硕士研究生招生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。
3.学校秉持一流学术标准甄选人才,同时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建立长效增长机制。
4.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,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。
五、应聘办法
应聘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、所有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(自本科起)、学术代表作全文、他人引用及评价、奖励证书复印件、今后工作计划等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学院联系邮箱,邮件主题为“专聘岗位/长聘岗位/预聘岗位/博士后应聘+姓名”。详细简历包括:教育背景、工作经历、学术兼职、参加科研项目情况、代表性成果、重要论著目录、论著被引用情况等及联系方式。
应聘材料发送邮箱:gaoteng@bit.edu.cn
联系电话:010-81381130高老师
原文出处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UgY-n1MTQQyvzIA32DLZg
